五月花 May Flower

和平製品
May 2, 2021

(1)密閉空間請戴口罩

(2)與人保持1.5公尺距離

(3)勤洗手與消毒

(4)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把面試當成一場表演

截至四月底之前,今年大概是我面試最多的一年了。跟很多人想比我在公司、工作室、團體、組織裡面工作的經驗真的很少,我花了很大量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鑽木取火,透過火看著世界的倒影,如同蘇格拉底的「洞穴預言」,不同之處在於我的手腳是靈活自由的、可以行動的,是我自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的。

應該是三月時,我在clubhouse開了第二次的聊天室,幾乎整集都在訴苦、吐酸水,結果一說完,那個強烈的潰敗與自嘲感都湧了上來,一直不斷批評自己「到底在說什麼」「別人花時間不是來聽你碎念」「幹嘛要討拍」,結束後也有幾名朋友與我分享經驗,但老實說我還是在挫折之中,原本想說我應該可以不準備聊天核心就可以侃侃而談,但我發現當我講出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時,那個陌生與無力感多麽之強,導致於我遲遲無法進入狀態,沒辦法好好的交流,但與我分享經驗的我都聽到心裡,也很感激。

在那之後仍持續投履歷,也包括合作邀約、自我介紹,收到面試通知、去面試之後,每一次的談天、分享、詢問都是一種梳理也是經驗分享,我也才意識到自己的準備仍不足夠。

我從原本準備紙本,用透明資料夾分門別類印刷品、手冊,包含合作的也包含自己的作品,我最多只有排序一開始的講談順序,還有帶播放ipad簡短的作品集(簡單來就就是當初投履歷的電子作品集)與簡易的動態影像,我做了準備確實是好,但我疏忽了自己在一問一答的狀態下會為了答出「標準答案」而失去了中心意識,我也是到了四月底才發現自己一直用得過且過的水準來應付面試,一直到最後幾場,我才決定重新做一次完整的自我介紹PPT,在對方詢問自我介紹的時候,先佔掉10–15分鐘的時間,把自己的脈絡重新、完整,像是搶走話語權那般的幼稚樸素,卻是非常強力的試圖去營造出屬於我自己的節奏。

當然對方都不是省油的燈,面試經驗充足的會聆聽,並且從中找出問題,而我也不需要特別準備,因為我已經把我自己過往經歷都準備好了,相當完整地坦承開來說亮話,像是在說「我的水準目前就是這樣,但我有心想變成更好的人,你是怎麼看我的呢?」這是我的好奇,幾乎我都有說到,我真的想成為更好的人,更厲害的人,如果把這當成是漫畫裡面的劇情,大概就是主角不停要找尋某個物件某個人一直到最終結局,透過各種作弊機制、變態師傅、同儕競爭來變強那樣的中二吧,可能我心底就是那樣中二王道的人,但同時又脆弱鬱鬱。

雖然標題說是把面試當成表演,但我所推崇的表演都是能使人感受到誠意、認真、坦承的,我看過一些膨脹的案例,或者不論模糊的部分,詢問之下才知道真實的狀態,我也漸漸討厭模糊的概念,於是不如一開始就坦白說,如果對方覺得能力不夠、不足,我便會感謝對方的提點與指教,每一次的機會都有可能促成未來的轉機與合作,我自己是這樣相信,否則的話再這樣自卑憂鬱下去恐怕不會是好事。

底下是一些自己面試整理的tips,就不詳細逐一打出每一點,懂得便會懂。

關於面試

-網路面試與真人面對面的差別

-管理力與設計/創意力

-展現自己

關於歷練與見識

-生活與所見

-菜鳥與資深的差別

-Art/Design C

-從洞穴/地窖出來的人

-增廣見聞

關於堅持、熱情與耐心 insist/patient(adj.)sufferance and passion

-不要著急成功

-磨/量/質/趣/愛

-異於他人/追求原創的(創意、獨特)/個人的獨特性

-追求卓越/追求更好

-慢跑、閱讀、思考,收集激發靈感的事物(馬拉松菲狄皮迪斯:為了崇高理想而跑?)

-只看好的

-多走路當散步

-活絡的腦袋

-自己喜歡的主題與擅長發揮的,列出清單

-面對挫敗(競爭上的落敗)興趣轉移目標

關於團隊

-合作與溝通

-良性競爭

-放下自我

比較是把雙面刃

打從出生開始,我想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比較這件事情,只要在競爭的環境裡面,比較就會出來,倒不如說競爭跟比較就是綁定的,是一種深刻在血肉骨、基因之中,無法抹滅的東西吧。每個人評定的基準都不一樣,可能常見的就是薪水、面貌、持有的物件,再來是身體能力、特殊技藝,到最後榮譽、經歷,幾乎所有事情都能做來比較,有些人對於輸的挫敗感可能會下就消散,但若如果在意勝負、在意輸贏,恐怕就會自討苦吃,就像一個永久性的負面Buff一樣,任憑哪個聖職人員都無法解除,花再多錢都一樣,永遠都有下一個標準、下一個階梯要踩,就像奔跑在永動機上的倉鼠那樣,不停跑,就為了轉動發電機。(很像Ricky&Morty某集也是在講盒子的小世界)

一直能夠持續畫的動力分配攤開來看,其實會發現有一部分是來自與他人比較的焦慮,該如何比別人更好,現在的創作者甚至連網路的社交互動也必須考量進去(但少部份的人就真的不需要,我也渴望能那樣),單純的創作背後卻如此複雜,再加上自我競爭比較的壓力,常常很想要放棄,但卻又捨不得,雖然很不想拿都洗頭洗到一半作為比喻,但我自己卻真的捨不得放不下,真心想要繼續做下去、畫一輩子。

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心想是不是該做,看到別人因為某個議題得到關注與獎項,就想是不是也該跟隨,後來心念一轉,如果我只是看著別人卻忘了自己,那個中心就失去基準,便難以在一片空白的航海圖上做推斷與畫上預計的軌道,並隨著每日的推進而更改原本的策略,我想事情仍是不夠全面,直到現在敲打鍵盤時,腦袋才慢慢地整理出這一整套的思考邏輯。恐怕讀研究所的唯幾慶幸,其中之一就是學習沈澱自己之後把最精華的那部分舀出來,如同雞精萃取。過去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先做再說,但是思考整個被延遲落後,眼在最前面,手努力跟上,腦卻整個大延遲,然而沒有腦與心,那個持續創作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

還記得有部漫畫有提到,「眼的厲害程度與進步的幅度有所相關」,但他沒有提到身體力行與動腦思考,其實這都是一樣。當然漫畫裡的角色都是超人天才,一下就學會,想到這,我突然覺得王道漫畫真的也不太過沈浸與閱讀過多,否則自然就會把自己帶入,一個挫折失敗就會質疑自我的才能才華,那實在不公平。

除了不與漫畫人物做比較,我想也包含真實身邊周遭認識的人與網路上的厲害的人們。我想到有人對我說:「對自己自私一點吧。」並不是指分錢、分物品上面,而是把時間更關注在自己身上,不要再注意別人畫什麼風格的圖,說了什麼,但最近也有人跟我說:「該從自己轉而看其他人在做什麼了。」這兩句看上去矛盾的話,最後我自己想通了,這是一種狀態的切換,沒有人可以永遠都只看自己跟只看外在,必須明確地知道自己此時想要哪一種,就可以迅速切換,把中間的巨大灰色模糊空間確實地分攤到兩種狀態 — — 觀察與沈澱。

分成了兩種狀態,倒也不必頻繁切換,就像是平常我不太說話,但是準備上台分享就可以侃侃而談,都是一個switch,一個彈指,一首歌就切換,透過訓練應該可以做得更熟練,但目前我想我自己要先熟悉這兩種模式,然後不再被額外的視窗事物所打擾分析,真正專注在某件事情上。這對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我太容易分心了。過往我會把比較的挫折當做創作的能量,但我想現在我必須把這把雙面刃改成機器的模式切換控制器,讓自己能夠沈穩下來,真正的心平氣和,一種心境的和平,不再只是為了抒發情緒而創作。

人就是人

最近一直都在聽違章女生laland,大概是近期最常聽也最愛聽的廣播,談論女性的種種,我曾經跟F提過,我下輩子可能會想當女生,可以幫自己保養、塗各種水在自己臉上然好拍打,我就說,可以好好地愛護自己的身體這件事情是我一直活到現在都沒有注意過的事情,像我最近開始注意自己的肌膚問題,我才知道自己擺爛太久,真的是活該找死,現在才想辦法亡羊補牢。結果F說:「我覺得你沒辦法。」其實不意外他會說這種話,畢竟我的樣子就是鐵打的事實。(後來要一直擦藥我就在想,我下輩子還要當女生嗎?)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更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聽到違章女生裡面談起各種出外旅遊、獨自喝酒、講話交際、他人凝視、社會觀察……我都覺得是過去我自己很少跟人談論、討論的議題,想起自己在某次面試,被問到關於有沒有自己堅持的原則,我想了一下,除了自然派,還說了我支持女生(但我沒說女性主義者),雖然說出來的時候我感覺得到自己的尷尬感,但我蠻驚訝我居然脫口而出這種話。

因為要在討論關於地位、身份、薪資、結婚、身體、刻板印象……這幾種議題實在太過繁碎,就請讓我不一一細說了。

年齡越大記憶力越低

因為要配合治療肌膚問題,所以我有在吃藥(一顆好貴,超幹),結果忙了半天,都會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有沒有吃藥,就跟常在電影或各種影片中看到的那樣,老人忘記自己有沒有吃藥了,或是忘記自己已經吃藥,我就有在想到底要不要做個表格給自己checking每天到底要做什麼,做到了打個勾之類的,我也發現自己好像體力變得越來越不好,重新開始訓練體能之後,才發現原來以前的偷懶都是偷吃未來的糧食,就是預借的概念,跟你晚上不睡覺多滑一個小時,隔天少一個小時的精神概念,如果這樣那就真的要給自己嚴格管理,我想久而久之就能習慣了。

至於為什麼覺得久而久之能習慣,多半也是因為,治療的過程也同時戒糖戒奶,雖然真的有時候受不了,但真的大部分時間都很成功,現在重新喝光是微糖的東西都會讓我感覺到太甜,喝寶特瓶(沒無糖)的狀態下,一喝就會感覺到膩、噁心、頭暈,所以其實戒是能夠成功的,但我也明白知道自己是會因為壓力大而想透過吃東西來舒緩的人,所以不確定之後能不能繼續保持,但我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想必就是要下足功夫吧。畢竟人生訓練又不是旅遊,如果旅遊要放過自己倒是沒問題,但我想我是無法。

為了要配合自己對未來的想像與追求,真的要相當注意自己的身體。再加上我遲遲不敢面對的東西太多了,現在要一個一個撿回來好好處理,看來是會花我不少時間與功夫。

最後因為近日疫情逐漸嚴重,在此與各位重申:密閉空間請戴口罩、與人保持1.5公尺距離、勤洗手與消毒、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彼此努力,加油!

--

--